建國市場-【二三四樓空間】


【921前的二樓圓環區/謝梓姮攝】


建國市場-【二三四樓】




這裡讓人感覺到身在九龍城,光線所帶來的氣氛像是恐怖電影,但這裡卻是當地居民的家,一個他們不想放棄的家,走進這棟建築,幾乎每根柱子上都貼滿了拆遷告示公文,某轉角處也貼上陳情書與立委、議員的回函,聽樓下賣乾貨的說,這裡在九二一大地震後變成了危樓
二樓的攤販便撤離,然而樓上的居民,卻似乎不離去,或許有種種因素,但有個因素可以確定:習慣了!

在這裡景物已非
人事已變
但不變得
這裡的吵雜
不斷增加的歲月
與不變得價值

【2015年3月從建國市場屋頂看去興建中的火車站】
2015年6月從建國市場屋頂看去興建中的火車站

建國市場二樓圓環區及二樓廊道:

建國市場一、二樓作為攤商的攤位空間,而至921大地震以後,建國市場主建築圓環區域被判定成危樓,使的的原在二樓的攤商搬遷到位在干城附近的建國臨時市場。聽市場裡的洪大哥說,那時為了結構補強,在管委會門口放了幾個鋁製澡盆,攤商與家家戶戶便一枚枚銅板的捐,為當時結構修繕之用,最終使市場結構加強免於拆除。

【921前的二樓圓環區/謝梓姮攝】


【二樓的結構補強】

而最後二樓天井附近的攤商都已人去樓空,剩下一家食品加工攤商,以及剃牛骨阿伯、刻印章的棋社電還在二樓圓環開著,其他會來二樓圓環區活動者,大概就只剩下一些外拍、cosplay會到那裡拍攝,以及我們幾位文史工作者。而二樓廊道開業者兩旁管委會附近,上有在開業的店家,有做涼麵與燒鴨的小工廠。

【二樓廊道空間】

【二樓製作涼麵的工廠】
【二樓製作燻鴨的工廠/攝影:福贏】

記得第一次上來二樓的空間時,便那天景上方那星狀交錯的桁架吸引,架高的鐵皮屋頂後來又再增高,聽說是民國72年時。這是為了採光與通風,下雨時也能給下方圓環攤商遮風避雨。而那時看到這星狀交錯的桁架,看著光線從讓鐵皮屋頂變的暗黃,加上交織的鋼樑,相比歐洲教堂裡,大片五彩繽紛的彩繪玻璃的華麗,這裡呈現的是暗黃的樸素之美。

【天井上方,交織的桁架】
【另一角度看桁架】
已死寂的建國市場二樓圓環區域,幾乎所有二樓圓環區的店面都鐵門關上不再營業,然而靠近雙十路的二樓樓梯出入口旁,還有間店還開張著,店門上掛著電腦刻字、名片招牌,旁邊還擺上了棋社的立牌。
實在很難想像傳統市場裡居然有刻印店,走近一看一張桌子上擺了一面圍棋棋盤,一旁的櫃子上擺滿了各式印章,一切擺設井然有序,只是老闆不知去向。

【棋社主人:江先生】

【棋社】
2016年2月2日 建國路224號—建國市場田調分享團的成員將建國路224之2之29號空間與 中區再生基地 DRF Goodot Village裡,存放有關建國市場照片進行清理,遺失(移師)到建國市場二樓圓環區域內。
在移師這些建國市場的照片時,在二樓做牛肉的78歲阿伯過來觀看,成為第一個參觀建國市場照片遺失展的參觀者,他面戴興喜笑容,看著這些建國市場的照片記錄,說起他從18歲入了這行,在綠川吊腳樓賣牛肉,到現在第四代加入牛肉買賣的過往。
關於阿伯的故事,可於寫作中區網站,建國市場-【市場裡的二樓unbiggie故事】中閱讀到(文章連結:http://goo.gl/IUYIiK)。

【阿伯】

【阿伯欣喜笑容】

2016年4月20日於二樓圓環區辦插畫展,很可惜這區域被閒置十幾年之久,地板積滿了塵埃,杆欄也只有鏽蝕與汙垢灰塵,因此在插畫這些廢墟的同時,便想著一處可以將這些廢墟遺失的地點,建國市場二樓圓環區真是再好不過了。
便讓這些廢墟插畫,遺失在建國市場的二樓圓環區吧!感謝來基地實習的朝陽科大同學大力幫忙。

【佈展中】

【佈展完後】

建國市場二樓圓環區及二樓廊道:

至於再往上走,到了三、四的住戶空間,這裡空氣中充滿著霉味,因為走廊兩旁是住家門口,通風不良所致,而屋頂上裝置的管線,積了許多灰塵,而管線外露也式的鋼管線因時間而出現縫隙,置使很多地方積水與漏水。而為了使走廊空氣流空,也有設計通風口,但效果有限。

【建國市場三樓平面圖】
而建國市場三、四樓住戶只能租屋不能買屋,大致上靠近八德街的住戶每個月繳1000多;靠近五金行街的月繳861元(有些打通空間或再租戶等便例外),皆是向台中市經發局承租。至於為何會有租金的差異,是因為靠近八德街的住屋空間比靠近五金行街的租戶空間大一坪多。



【從武德街看建國市場】
至於新建國市場未有住戶空間,故所有在舊建國承租的住戶,每人可領40萬元的補助,對於已無居住住戶來說,有補助很OK,但對於居住在這的租戶來說,外面套房月租少說4000,空間可能沒有原建國市場的空間大,也可能沒有建國市場交通便利,採購方便。
在對於低收入戶來說,原本可減低開銷,生活過得去,現在卻要離開,40萬購花多久呢?況且還有"再租戶",也就是承租建國市場租戶的租屋者,40萬發給租屋所有權人,這些"再租戶"是領不到40萬補助。
至於還曾經聽說有樓下攤商向三四樓攤商購買"承租權",也就是可以向都市發展局承租三四樓的居住空間,花了120萬,結果剛買下來後建國市場便傳出要拆除,頂多也只能拿到40萬的補助,損失非常大,我想他聽到建國市場要拆的消息後,應該昏過去了。

【因灰塵覆蓋,使的擴音器有了時間感】
【三樓廊道】
【三樓另一區的住戶區】
而三四樓居民內部生活空間,因為建國市場的居住空間不大,所以便有"樓中樓"的設計。不過二樓挑高大概有3公尺,三、四樓大約2.5公尺而已,面積大約12、14坪。身高約190的筆者站在3樓居民的居住空間,十分的感受到這空間的狹小,在看到居住空間的"樓中樓"時,伸手一量,那閣樓只有筆者手臂兩倍長的高度而已(約60、70公分)。聽著居民的述說,才知道這閣樓以前容納了七個小孩。
走向樓梯口,墊起腳尖往閣樓裡看去,空間狹窄載不說,還能塞七個人!

【三樓居民的內部空間】
【樓中樓,閣樓高度不高】
【目前只有推放雜物,但很難想像這空間要如何睡七個人呢?】

這裡讓人感覺到身在九龍城,光線所帶來的氣氛像是恐怖電影,但這裡卻是當地居民的家,一個他們不想放棄的家,走進這棟建築,幾乎每根柱子上都貼滿了拆遷告示公文,某轉角處也貼上陳情書與立委、議員的回函,聽樓下賣乾貨的說,這裡在九二一大地震後變成了危樓
二樓的攤販便撤離,然而樓上的居民,卻似乎不離去,或許有種種因素,如月租便宜。但有個因素:習慣了!這張照片刻意將色系調冷,展現出當下讓我感覺到得陰森。

【建國市場】

相關資料:
建國市場策展電子書

筆者: 寫作中區(朱書漢)
攝影:朱書漢、福贏、謝梓姮
畫圖/資料蒐集: 寫作中區朱書漢

更多有關中區的記錄,歡迎直接來寫作中區FB粉專關注台中市就城區記錄等動態。也希望您能對寫作中區按讚並追蹤,這便是對我們這些文史工作者最大的鼓勵,謝謝您!(按此連結)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