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市場-【20160113前紀錄集】




【五金行櫃】

【油封】


1月13日-【建國市場的屋頂】

建國市場頂樓是個諾廣大空間,登上建國市場的樓頂往東太平方向望去可以看到綿延山脈,往西則是台中都市叢林。
過去建國市場在中秋節時常有居民來到樓上烤肉,因為頂樓如廣場般的空間,欣賞一輪明月可以不受高樓天際線的干擾。而這裡也適合都市農園,這裡的空間大,可以種些番薯等不怕日曬的植物,進行魚菜共生也不錯的選擇,只是要處理屋頂防水問題,因為從頂樓也可看出來,各式型狀的頂樓水泥地補丁,說明了時常有下雨漏水問題。
可惜缺點在於頂樓出入口只有一個,而且預定今年六月將拆除,可能規劃為公園與商業區。之前則有提議部份保留,規劃為青創基地等規劃,以市場的隔間房間可辦公,與樓下的園環可做展示,是不錯的。

【建國市場樓頂】
12月23日-【建國市場圓環的屋頂桁架結構】

來到建國市場的圓環區,應該都會被挑高的屋頂桁架結構所吸引,如蜘蛛網般的桁架結構加上光線的透射,如彩繪玻璃般,展現著建國市場的樸實無華。
而這桁架結構ㄧ說是民國70幾年時因採光等問題將結構架高,於原有的桁架結構上加蓋,使的桁架結構交錯,也就造就了如彩繪玻璃般的質感。

【2015年3月時所攝】


12月21日-【建國市場棋社與電腦刻印店】

已死寂的建國市場二樓圓環區域,幾乎所有二樓圓環區的店面都鐵門關上不再營業,然而靠近雙十路的二樓樓梯出入口旁,還有間店還開張著,店門上掛著電腦刻字、名片招牌,旁邊還擺上了棋社的立牌。
實在很難想像傳統市場裡居然有刻印店,走近一看一張桌子上擺了一面圍棋棋盤,一旁的櫃子上擺滿了各式印章,一切擺設井然有序,只是老闆不知去向。
建國市場二樓圓環區本來為魚肉攤商區域,在921大地震時被判定為危樓,本要拆除,但在建國市場居民的救濟下,結構得以補強。然而因危樓訴願與結構補強工程,使得建國市場二樓攤商搬出建國市場二樓,到位在干城臨時市場擺攤,因覺得在臨時市場生意不錯,便不再搬回建國市場二樓,連帶的使建國市場二樓走廊攤商沒落。
想這位刻印行老闆大概也是因為無聊,只好成立棋社消磨時間吧!

【棋社】


建國市場224之2之29號空間已經重新整理完畢,有想要來看展的朋友直接拉起29號空間的鐵門即可參觀。
之後這空間將搭配逢甲大學建築系同學的畢業設計,期待能妥善利用這空間。

【展場一牆...但都黏不住】
12月7日-【五金行街手寫字體】

這家店在建國市場旁的五金行街,最亮眼的在於這家店的手寫字體,寫著"油封",這手寫字體感覺相當可愛但又有個性,應該是為小女生的塗鴉吧?但老闆已是位中年大叔,猜想應該他女兒寫的吧!沒有細問老闆。
而油封又稱軸封,是一種在機器中用來防止流體潤滑油等,從零件的接合面或轉軸溢出的裝置零件,店內有如藥櫃的各式零件儲藏櫃,2016年3月多建國市場攤商將陸續撤離,要來看得把握時間。
而在這電腦割字與大圖輸出的年代,雖然許多字體圖片都已走向"精美",但傳統手繪的字體,雖然沒有出圖精美,但手繪字體展現的是"濁美",讓人看到字體後感受其溫度,遙想創作者的創作過程與心情,最後得到字體的優美。



11月28日【建國市場裡的小貓】

11/28號帶著一群想要了解建國市場的人去建國市場,在正要上到二樓樓梯的轉角時發現這隻趴在雜物上的貓咪,看到有個可愛的項圈,應該是家貓。
本來有點排斥手機的鏡頭,但後來發現牠越來越上相,但著手機鏡頭張望著,最後手機離牠只有20公分的距離,怕小貓突然趴掉我的手機,那可不妙!因為高度可超過兩公尺,決定不在拍攝下去,走上樓繼續導覽。

【 她叫亮亮,是一間賣餅乾的老闆娘餵養的浪貓】
11月22日【建國市場五金行街】

五金行街裡沒有你買不到的五金,只有你想不到的五金零件。
在五金行街的訪談過程中,有位打著赤膊的中年男子站在店門,與老闆點頭示意後,走到他的店門口,零件的複雜程度令我嘆為觀止!比在中藥店中的儲藥櫃還複雜,可以想見客人來到老闆的店裡時,老板翻找零件的情景,如同藥師抓藥一般。
稍回與老闆聊天,發現他原來也是綠川吊腳樓那搬過來的,老闆已是第二代在經營,但第三代不會接手此行業,所以老闆打算做到退休後便收手。
只能幸虧拍下這張照片,記錄下如抓藥櫃般的零件櫃。

【原圖】

【經過後製】
11月9日-【建國市場-五金行街上的招牌】

老闆臉上的皺紋是歲月的累積,招牌上的鏽漬是時間的流逝。
五金街的興盛與衰敗,隨著建國市場興建與拆遷。五金行街的商家都早已認命搬離了,如今仍未搬遷的都在等待,等待著新建國市場而改善期規劃,可惜似乎成了泡影!
五金街就猶如建國市場的小型縮影,曾經它隨著建國市場一起繁榮,如今面臨政府站前規劃和時代淘汰,一張張搬遷的公文,看起來格外蕭索、蒼涼。

【五金行街上的招牌】
9月29日-建國市場-【五金行街旁的眷村廢墟】

在日本統治時期,綠川兩岸各處作生意的五金行,在綠川同心花園城改善工程與建國市場興建完工後搬到建國市場旁。而在日本本統治時期,五金行街便為軍事用地,眷村自然也是軍方的土地,只是1945年日本投降後,土地本來是日本陸軍轉為國軍,屬裝甲旅所有。
而眷村廢墟有許多值得攝影的場景,光線從屋頂塌陷處泄下,或一道光打在黑暗的雜物上,這些景色是最自然也是最美妙的場景,也是既破敗又美奐。
文章:http://writingtaichung.blogspot.tw/2015/07/blog-post_8.html



9月16日-【著猴伯與月琴哥】

一日剛在建國市場田調完,便想要到著猴伯的青草攤車喝幾杯青草茶。
而抓猴伯的攤車位於建國市場八德街與武德街的轉角,屬於手推車的攤車,攤車最大的特徵便是黑色,攤車前緣種了些薄荷等小草,並且攤車上有塊小木牌,上面有台灣黑熊logo,旁邊用手寫"著猴山",著猴伯也是因此得名。
剛好,那天正好著猴伯有帶他的薩克斯風,那把有歷史與歲月痕跡的薩克斯風,在我們鼓舞下吹了望春風這曲子。
剛表演完,突然聽到有人在唱歌:
"再唱一段,唐山調"
這不是校園民歌月琴中的一句嘛?注意到是一位穿青色汗衫唱的。
我問:"大哥,你在唱月琴喔"
"嘿啊"
這位大哥便被取名為月琴哥,隨後與他聊了起來,又不知怎麼了,聊到政治。
月琴哥開始一下用手指著天罵著車輪黨,一下比著地大嚷KMT。突然,就不罵了,看著我說。
"少年仔,你是什麼黨?"
我一臉正經用臺語回答:"我們紀錄者,只有紀錄,沒有政黨。"
月琴哥傻眼臉神有些呆滯,隨後開始招手,情緒十分興喜。有位婦人便騎車到他旁邊,他跨坐上去,險些跌倒。
月琴哥揮手嚷著:"我的愛妻來了,先走了"
我也為笑揮手道別。後來也不知免費續了多少杯青草茶,才從著猴伯的攤車離去。




9月7日-【建國市場的住家窗花】

在建國市場三四樓,由於設計上每戶住家門口都在封閉的迴廊兩側,而在門旁大多有設計一大面窗戶。
由於防盜需要,住戶通常都會加裝鐵窗,但來回走了一趟,這發現鐵窗的樣式雖然有所不同,但大概不會超過三種樣式,有些有同心紋路,有些則圓心紋飾,而且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在這一戶看到這種紋路的鐵窗,在之後的兩三戶有會出現同樣形式的鐵窗。
看來,得好好問一下居民,當初是怎麼裝這些鐵窗的。

【這不是教堂】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