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2017年:寫作中區TOP15排行榜


又過了一年!揮別2017年,寫作中區也成立三年。而在這一年留下不少的報導記錄,當中也不少貼文獲得相當好的回響,因此在2017年的最後一年,整理出超過200讚的貼文,排名出15則貼文(就是不喜歡只列出10則),並附上該則貼文的連結,供各位讀者細讀。

TOP1:【何中藥行- 黝脈咖啡】
發文日期:2017年1月2日
讚數:467讚
留言:15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241914245844514/?type=3&theater


內文:

最近中區又要開一間咖啡店,位於成功路與興中街口附近。
前屋主姓何在此開設中藥行,1911年開始開業,為台中市街區改正時期,街屋的建築形式也為那一時期的街屋風格,紅磚的立面配上由抿石子的表面與浮雕裝飾,頂樓牆面上還有鮑魚紋飾,屋內在戰後以拱門形狀的磚砌作結構做補強
後來屋主頂讓給他人從事中藥行,而後退租後幾經更替,曾有第二代屋主在此開設律師事務所,而後考上法官而停業,也曾在中區繁華時,於一樓開設酒吧、二樓為牛排館、三樓為KTV。一棟街屋有三種不同的店開設,營業時間從凌晨六點營業到凌晨四點隔天,營業22個小時!可以想見當年中區的繁榮。
後來街屋在中區沒落後閒置,由於久未維護而屋況極差,聽到的若下大雨,水會從屋內滲出形成逕流,後來經過黝脈咖啡老闆改造,老屋變再生。
而改造並不像其他台中其它老屋改造案例一樣,將原本的木結構打掉換成鋼構,僅保留立面,此棟老屋的改造適度保留原本的木桁架與磚造結構。
目前該店將於1/9日開業,就多多支持愛護老屋的店家們喽!

曾經的中藥香
後來的燈紅酒綠
隨後閒置,成了廢墟

不少人嘆息著這樣的變更
四棟街屋
僅剩一棟完好,另一棟半塌
成功路上的中藥行立面
也僅剩這裡

隨後改造
朽木中生長著新芽
最終欣欣向榮






TOP2:【中央書局已拆除鷹架了】
發文日期:2017年8月22日
讚數:432讚
留言:5則
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463295853706351/?type=3&theater


內文:

許多人懷念的中央書局已經在整修建築體,正準備要開張,
而這間在1927年創立的書局,是當時中部仕紳如莊垂勝、林獻堂、陳虛谷、張深切等一同努力的成果,而早在1925年時,便開始討論中央書局設立,當年秋天台灣文化協會在台中召開全島大會,會中決定籌辦文化服務機構,並於同年11月以以株式會社(股份有限公司)中央俱樂部發起募股,。
在兩年後1927年1月3日,在台中市創建中央書局,租用台中市寶叮三丁目十五番地木造平房(市府路一零三號現改建為天主教惠華醫院),當時還有打算設置食堂、講堂等沙龍空間,不過後來因資金不足只好作罷。而在戰後中央書局則遷至原書店倉庫兼員工宿舍處,也就是今天中央書局的所在地。
也在戰後開始,中央書局重新進行圖書出版業務,並設立「出版委員會」使出版業務盛極一時,不過後來因為各大書局興起,使得中央書局也不斷地受到打擊,最後在1998年歇業。
後來中央書局的建築體也幾經更替,開過安全帽販賣店與舞蹈教室,2015年3月,永豐餘集團旗下的信誼基金會與上善人文基金會共同承租中央書局舊址建物。

在經過規劃後,終於在2017年開工,目前鷹架已拆除,就期待中央書局重新開業的一天!





TOP3:【黑色柳川】

發文日期:2017年 1月9日
讚數:359讚
留言:30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247237258645546/?type=3&theater

內文:

現在的柳川河段看來很美好,但真是如此嗎?
1911年的台中市區改正將流經舊城區的柳川、綠川截彎取直,原本流域周圍的水窪地填平,現在台中舊城區里裡的河川基本上沒變,只是許多河段被加蓋。
而柳川、綠川經過了戰後人口大量移入,兩岸河堤搭建起吊腳樓,隨後在1970年後拆除,因此興建了兩座市場收容原來綠川、柳川的攤商,建國市場收容綠川吊腳樓的攤商與居民,中央市場則收容柳川吊腳樓的攤商與居民。
綠柳川也曾經歷過多次美化改造,如1970由已故攝影師余如季所發起的綠川同心花園城的綠川美化改造運動,此後如柳川也有類似的改造運動,如2004年及2012年,不過那時柳川沿岸的美化過程中,也大量種植山櫻花,想當然這些山櫻死的都差不多了!
而今年的柳川進行污染整治及環境改善工程,有第一期的水質工程藉由污水減量、截流及礫間現地處理等工程,以及第二期第二期河岸空間改造,拓寬河道。第一期在中華路停車場設立汙水處理場,前年底完工。
第二期則是去年12月24便完成啟用,也就是我們一般大眾能看到的部分,許多地方都以美化,原來的柳樹移除改種其他植栽,一旁的土坡還是需要水泥擋土牆來支撐,河道則是水泥,鋪上黑石呈現黑色而看起來像自然河道。
此外,這段美化的柳川河道裡頭養了池塘可以看到了鯉魚,水溝可見的臺灣鯛,似乎還看到大群蟾蜍幼年體:黑蝌蚪,或許之後東北季風增強,真能在第二期的柳川畔看到"風中蟾蜍"。過了民權路柳橋則是第二期工程的盡頭,那裡的較乾淨的水與家庭廢水則再次匯流。
在帶 劉克襄老師進行台中舊城導覽時,談到柳川議題,老師談到以前的柳川可以看到大群蝙蝠飛舞,夜鷺與小白鷺等鳥類在水中啄食,如今在第二期工程中都看不到了!
關於柳川的工程以及"多孔隙水泥"工法,下集在談吧!至於為何取"#黑色柳川",既然河底以鋪上黑石呈現黑色,河水看起來也黑黑的,那就取名#黑色柳川吧!

夕陽使前方大樓金亮
金亮著廣擎天
橋下柳川改變
水中鯉魚與臺灣鯛悠遊
河底鋪設黑石
有像似自然河道

這樣的景色確實美
人潮便吸引了過來
但朋友
我已不見傍晚時漫天飛舞的蝙蝠
也不見河中佇足覓食的小白鷺

我只見那黑色柳川
與嬉戲自拍的人們
高調宣傳的政客
與離去的生物

#文長拜託還是要看
#跨太多領域不專業部分請原諒




TOP4:【令人懷念的馬賽克浴缸】
發文日期:2017年 5月12日
讚數:348讚
留言:21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367551983280739/?type=3&theater

內文:

不少中區的老房子裡都會張設有馬賽克浴缸,甚至在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老房舍中,看到馬賽克浴缸的蹤影。馬賽克浴缸普及的出現間接說明了台灣淋浴設施西化,更說明了自來水的接管率增加。
而早年的浴缸多為鑄鐵浴缸塗上搪瓷,但售價過於高昂,因此就用用磚塊、馬賽克瓷磚砌成,價格較為便宜也十分耐用,但由於是使用馬賽克瓷磚砌成,還要要看師傅施工的品質才不會留下太多的縫隙,因此品質良莠不齊,縫隙大甚至會卡蟑螂或者蜈蚣。
此外這樣密集卻有不規律的馬賽克磁磚還會產生密集數恐懼症,在下看到馬賽克磁磚浴缸時常有些頭皮發麻,而在後來壓克力或玻璃纖維製造的浴缸普及後,由於價格更加便宜,馬賽克磁磚浴缸便式微,甚至不少家庭還拆除馬賽克磁磚浴缸。
如今因為馬賽克浴缸已不常見,人們也就懷念起來,小時候對於那密集的拼貼感到不適外,本以為表面會很粗糙,卻在摸著馬賽克浴缸時感到異常的光滑。
而照片裡的馬賽克磁磚浴缸浴缸已積滿了灰塵,灰塵的量告訴了我們它有多久沒被使用,似乎還想告訴著我們,除了保留它以外,還有被利用與再生的可能嗎?

我曾用過這種浴缸
馬賽克
各種色彩點點
密集而感到不舒服

以為是粗糙的質感
摸起來十分的滑順
卻嗤之以鼻
不看好這種浴缸

來到廢墟裡
浴室中的馬賽克浴缸
各種回憶浮現
不少已經拆除
繽紛的點點積上的大量灰塵

用手抹開灰塵
色彩依舊繽紛
等待能再被使用






TOP5:【這棟以前是做甚麼的?】
發文日期:2017年 8月30日
讚數:304讚
留言:33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469967909705812/?type=3&theater

內文:

在自由路2段33號的這棟街屋可說十分特別,立面的窗戶連窗柵都已拆除,一樓則用鐵皮圍了起來,並貼有公文。
目前詢問的結果得知這棟街屋噌經開過服飾店,並在二樓開過髮廊,不過不太清楚服飾店與髮廊的店名,以及幾年遭受過火災,至此成了廢墟。
就在這裡請問各位耆老了!

曾經
這裡曾是這麼多采多姿

布莊
醫院
到後來
一樓服飾店,二樓剪頭髮
然而一場火災後
屋主離去
留下焦黑與破敗

如今已成廢墟
只剩植被還妝點著這裡






TOP6:【三民路的五連棟街屋】

發文日期:2017年1月6日 
讚數:283讚
留言:18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244841712218434/?type=3&theater

內文:

今天帶 劉克襄老師導覽中區時,發現這棟街屋的帆布拆除了!
在日治時期三民路的賓葬業的聚集區,有許多棺材店在此經營,因為沿著三民路往台中公園的方向過去,在台中公園西側有塊共同墓地,也因此當地賓葬產業聚集。
而後都市進行規劃,原本的共同墓地成了住商街區,產業也跟著移動。這棟五連棟的街屋建築大概是在日治末年,戰後初期所興建,原先為華納影城婚紗在此營業,廣告帆布罩住整個二樓立面,如今婚紗搬離帆布拆除,才得以看到原先建築的風貌。
可以看到這棟五連棟街屋應該原先各有商店經營,中間一棟還可以看到殘存的招牌字體,似乎是"汪生書局"這有待耆老訪查。而在1979年的台中市地圖中,該處標明了臺灣中小企業銀行,應該是此五連棟街屋旁邊的大樓,一切皆等待考證。
總之如果知道該五連棟街屋的故事者,就大方留言吧!志瑜也有人問三民路為什麼現在婚紗行業會這麼集中發達,與賓葬業有什麼關係?我只能解釋這兩者的關係,就是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喽!






TOP7:【小巷裡的三角屋】

發文日期:2017年1月4日
讚數:268讚
留言:10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243297185706220/?type=3&theater

內文:

比起巷弄外頭市區改正後的街區,道路與道路筆直交叉,即使是一般的防火巷也是直線一條。在中華路周圍有許多蜿蜒曲折的小巷弄,有的巷弄寬度大概只能留下一部機車通過。
不過就是這樣的小巷才有味道,從這裡出發不知道怎麼繞的又會自己迷失方向,最終回到起點或往外頭的大路方向走去,找回自己迷失的方向,不過就是要多繞點路就是了!這些小巷提供抄近路的捷徑。
此外就是在小巷的每個轉角處,都有意想不到的風景,就像是照片裡的這棟木造房舍,為了配合巷弄裡的灣延道路與三角土地,便將房屋依著土地形狀搭建,角間的應該是做為倉庫使用。
而後方的二樓木造房舍一條條的木板搭建,配上也是木造的窗柵與雨遮版,在夕陽的照映後呈現金黃的咖啡色,實在很有味道!路轉溪橋忽見,期待下次探訪時再次的相遇了!也期待不是"自燃就是沒",而是開設一家小店。

曲折的小巷內
三角地上的小房舍

在這靜靜等待數十年
稀少人群走過這裡
巷外車水馬龍的大街
大街忙碌生活的你
時時片刻間
這裡都是極靜
和悠閒的每一天

只怕都更哪天來
那時,將不會寧靜




TOP8:【一德洋樓】

發文日期:2017年4月1日
讚數:256讚
留言:10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323895207646417/?type=3&theater

內文:

林懋陽三房住所,三房為藝旦得林懋陽寵愛,因此另在故居虎邊(即右邊)闢建洋樓,洋樓高二層樓,設有陽臺,約於1928年所建。
目前打算做為沙龍營運,現場的施工人員還強調,要以"求婚"為主題喔!
而一旁的林懋陽故居建於1924年,為富商林懋陽所建。林懋陽1884年生,日治時期於南洋一帶經商致富,因而出資興建此樓。

1928
一場浪漫故事
藝旦與富商
有才華的三房
典雅的洋樓

曾經的軍眷住所
如今的OT轉型
期待洋樓的典雅孕育整個北屯


林懋陽故居資料:https://goo.gl/kQNWqO





TOP9:【林懋陽故居】
發文日期:2017年4月1日
讚數:243讚
留言:15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323879677647970/?type=3&theater

內文:

林懋陽故居建於1924年,為富商林懋陽所建。林懋陽1884年生,日治時期於南洋一帶經商致富,因而出資興建此樓。
故居佈局採中國三合院之佈局,外觀則為荷蘭式磚砌與洗石子構成,並採用希臘式列柱與拱門,整體外觀看來十分典雅大方,林懋陽一、二房居住於此,故居後面則為和式木造房舍,一旁則加蓋一棟洋樓,名為一德洋樓供林懋陽三房居住。
戰後此地做為眷村,於民國39年9月產權移轉為聯勤糧秣廠所有,並將主體建築前方原有水塘及土地改建眷戶,後來於眷戶搬遷,2013年公告為歷史建築。
目前市府林懋陽故居OT出去,將有咖啡店、書店羅布森書蟲房進駐,今年五月中旬便會開始試營運。

曾經這裡璀璨
富商與家人團聚在門前

有陣子物換星移
軍眷屬住在這裡
洋樓典雅依舊
後來重生

洋樓散發著莊嚴
迎接新的主人


林懋陽故居資料:https://goo.gl/kQNWqO





TOP10:【彰化銀行繼光街宿舍】
發文日期:2017年5月23日
讚數:242讚
留言:14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380213738681230/?type=3&theater

內文:

在大同國小附近,臺中市西區繼光街9號上有一日治時期的舊宿舍,便走過去看看。站在門外已鏽蝕的鐵門旁,門旁的圍牆比周圍稍矮,不過大概也有175公分高,一窺這的深宮大院。
彰化銀行繼光街宿舍於1935年興建,戰後曾是台灣省長臺中行館,也聽聞宋楚瑜任省長時曾在此居住,可惜現在看來似乎不再使用;不過保存情形不錯,庭園中的造景依然華美,那木造的房舍的屋簷與柱角皆包有銅片,這是當時展現屋主彰化銀行財力的象徵。

彰化銀行繼光街宿舍於於104年6月17日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不過結構上已有受損,當時開放參觀時二樓被有限制人數。在外頭看著周圍的圍牆上都黏上了碎玻璃,期待再次開放時,目睹彰化銀行招待所的風采。



TOP11:【建國市場-五金行街興起與消失史】之一
發文日期:2017年9月1日
讚數:241讚
留言:5則
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471772839525319/?type=3&theater

內文:

說到臺中市曾經擁有最多五金行地方,很多人都會想到位於已拆除的舊建國市場旁,那條「沒有你買不到,只怕你想不到」的五金行街。
在五金行街一旁,周圍眷村有許多延伸的小巷子,在建國市場尚未拆除前,都可以進去這些巷子看看,從五金行街看這些巷子,走進一巷道內,灰色的水泥牆下有些雜草,一旁的鐵門已失去原先的光澤,霧化的鐵門與灰塵,顯得冷清但又有些古早味。
而在日治時期,舊建國市場旁的五金行街所在地,連同周圍眷村都為軍方所有,在五金行街旁的眷村也是屬於軍方的土地,只是在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屬於日本陸軍的土地與建物為國軍所接收,目前屬陸軍裝甲旅所有。而五金行街兩旁的街屋,靠近眷村一側的多為磚造鋪瓦或鐵皮加蓋的平房,是後來隨眷村興建後才再加建,而靠近舊建國市場的街屋,其中更是有一整條以「販厝」 形式興建的街屋,只是因各商家廣告看板各異,才顯得不太一樣。
不過,當時緊鄰舊建國市場的五金行街,並不是每間都屬於建國市場所管轄,其中的原因便要先從五金街的發源史說起。
在日治時期經大正元年(1911)所執行的「市區改正」 所誕生的綠川,在民國41年(1952)後綠川開始興建吊腳樓群後,綠川兩岸便出現開始做生意攤商,其中也包含了五金行,因此五金行街也有不少店家原先在綠川東、西側營業,而據東門里里長莊錦聰先生回憶,這些五金行大多販售東區這些金屬加工廠出產的拆船用零件,由於種類多元且品質優良,因此來自高雄的拆船業者都會這裡選購,此外當時也會回收舊五金工具,因而發展出二手五金轉售的商業模式。
而後於民國59年(1970)由攝影前輩余如季所發起的「綠川同心花園城」美化改造綠川的運動,進行動員中興、東海的大學生以及周圍居民進行綠川市容整治,而當時綠川沿岸的攤商們與居民為了綠川同心花園城改善工程,只好搬遷而走,於民國六十一年(1972)建國市場落成後才遷過來。



TOP12:【宮原眼科】(上)
發文日期:2017年6月15日
讚數:234讚
留言:8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400618853307385/?type=3&theater

內文:

相信大家對於宮原眼科的位置與產品再也熟悉不過了,以下就來介紹宮原眼科的歷史:
談宮原眼科,首先要介紹的便是開業醫生:宮原武熊,宮原武熊為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大正14年(西元1925年)8月,擔任台南醫院眼科部長隔年辭職,並回到東京開業。至昭和2年(西元1927年)時,又前往台中市榮町 開設「宮原眼科醫院」,開業期間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曾受任命為台中州協議會員,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年)任台中州會議員。1929年時,宮原於新高町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旁興建了洋式樓房,1945年1月,再擔任臺中州私立臺中商業專修學校(今新民高中)校長,同年10月日本投降二戰結束,11月返回日本。尚無宮原武熊回到日本以後的相關資料。
而談到台中醫療,大家往往忽略了醫療伴隨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以昭和年間為例,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時,除了公立醫院外,臺中市具規模私立醫院共11 所,至昭和十一年(西元1936年)時已有29 家私立醫院,在日治時期所開設的醫院密度之高,以現存的醫院建築中的’吳眼科、端容眼科、宮原眼科等,彼此距離不超過100公尺,可以看到日治時期台中舊城區所開設醫院的密集程度。
至於宮原眼科在日治時代的台中私人醫院的代表性,礙於粉專動態PO文太多文字難以閱讀,在下一次PO介紹了(可能星期六、日發文吧)。
然後,大家也可以猜猜看這張照片在哪拍的。



TOP13:【永利行櫻花開了】
發文日期:2017年3月27日
讚數:229讚
留言:0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319208044781800/?type=3&theater

內文:

永利行門前的櫻花開了!
永利行位於成功路與平等街交叉口,在萬春宮斜對面,是一家小雜貨店,彷彿有是台拾光機,引領到戰後初年,甚至是日治時期初期。
可惜現在已是雜貨店衰退;便利超市滿街的時候,看到永利行雜貨店的新奇感比懷舊感還多,也難以體會雜貨店的人情味。想除了這棟建築與雜貨店繼續老化與凋零外,雜貨店所擁有的人情味也漸漸的消失中。
永利行便是臺灣雜貨店消失的縮影,已經營95個年頭,店內擁有一個相同年紀的案秤,目前2、3代還在經營外,下一代將不會接手。
店門口種植的應該是山櫻花,祝福永利行的生意如同門前的櫻花漸漸盛開了!另外,台中市中區永利行建築跟最近彰化拆除的鶴岡紅茶還滿像的!!

永利行門前的櫻花開了!

從日初到日末
從戰後到民國
一間小雜貨店,守在這一甲子

歲月與歷史
見識過也體會過
繁榮到沒落
經歷過亦體會到

如今第三代後不再經營
老但不死,只會凋零。



TOP14:【東區放電】-談黑手窟(上)
發文日期:2017年7月2日
讚數:218讚
留言:10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417316444970959/?type=3&theater

內文:

在東區的街道上會發現一件事,幾乎只要是三間店面中就會有一家小型工廠,密度可說是相當的高。
日治時期的臺中市在工廠數約有百餘家,主要是集中在火車站後面,集中在現在的東、南區,其中又以東區工廠數最多。而日治時期當時的工廠會主要其中在東、南區,其中一原因在於中區在日治時期便已經規劃成商業區與住宅區,而當時的南區、東區僅有靠近火車站的的區域有進行相關都市規劃,而在沒有進行都市規劃的南區、東區郊區,又以農田或閒置地最多,因此成了設立工廠的首選。
而日治時期東、南區的工廠又以製造金屬零件居多,如螺絲、齒輪等,由於需要人員操作如車床等機械設備,而操作這些機械設備又需要一定時間的學習,所以待在一個學徒待在工廠的時間不會太短,也因此演變成以學徒制的技術成傳。
而當功夫學成便為師父後,由於精於該機械的操作,當存到一定的錢後,這些師傅會去購買機具,以及在東區找塊地蓋廠房,以相同的機械及工法來做出產品,也因此這些新加入的小型工廠往往只有單一機械,生產也多以單一產品。
而後在東、南區的工廠多數的小型代工廠,其師傅的出生及廠房土地大多來自農家及農田,規模又不大,因此工廠建立迅速,在民國四十年至六十年間 (1951-1971),台中的工廠家數已多達一千家,不過佔大部分的,便是在東、南區這些不滿五人的小型工廠。
也在此時期,東區的機械業開始嶄露頭角,這時期的工業的類型也從原先輕工業中的食品業、運輸業、服飾業轉變為機械業、食品業、化學業,甚至開始出現將零組件組裝,生產如電器、冷凍器材、電機裝修設備的工廠。
雖然東區的這些工廠發展快速,工廠如雨後春筍冒出,據統計民國五十年(1961)臺中市有980家工廠,東區有228家居冠,更可見東區工廠密度高,即便是現在便利商店都猶恐不及。然而這些東區的工廠卻面臨了一個大問題,就是農地無法變更為工業用地,因此當時這些工廠大多是違章建築,也沒有工廠登記。
然而在民國51年(1962)謝東閔擔任臺灣省主席之後,倡導「客廳即工廠」運動,因此東區的工廠們也就被「默許」在東區繼續開業,然而農地開工廠,工廠沒登記的問題必沒有解決,因此為解決這個問題,在民國五十八年(1969)實施的區域發展政策,除了讓東區的工廠進行土地變更與工廠登記外,將臺中港工業區及大肚山臺中工業區劃設出來,隨後潭子 加工出口區、臺中工業區相繼完成,甚至後來在太平與大里設置工業區。
然而,雖然這規劃改善了農地蓋工廠的問題,然而卻也是東區的黑手產業,走向衰落的開始。
而照片為東區一間專營「放電加工」的工廠,放電加工是一種藉由放電產生火花,使工件成為所需形狀的一種製造工藝,可以用來加工傳統切削方法難以加工的超硬材料和複雜形狀的工件,因此廣泛應用在模具製造、機械加工行業。


TOP15:【黃小兒科】
發文日期:2017年10月3日
讚數:211讚
留言:12則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ritingtaichung/photos/a.781039118598698.1073741828.781035655265711/1498074846895118/?type=3&theater

內文:

位於民權路與繼光街口,有棟立面以洗石子表面與幾何圖案,整體設計成弧形的街屋。
這棟街屋是黃醫師所開設的小兒科診所,街屋大概是日治後期所建設,街屋有折衷主義建築的風格,街屋表面以洗石子塑造出岩石表面的效果,沒有過於華麗的浮雕,如柱頭頂端便沒有多餘的裝飾,而是簡單的以幾何圖案作為表面裝飾。
此外街屋在立面開了四十扇窗,如此增加了街屋內部的採光外,也使用長條飾帶隔出窗柵,飾帶除了以洗石子作為表面外,更刻有凹槽增加立體美感。這樣的設計規劃使得街屋立面不會因開窗數過多而顯得凌亂,而是讓人感到整齊劃一,有條有理。
此外門口除了使用整體方柱增加騎樓開口外,在正門還加上了兩根列柱,為希臘柱式中的多立克柱式,除了裝飾外也加強結構。
目前黃小兒科已停業,原本街屋的庭院也因旁邊旅店大樓興建而作為建地蓋大樓,不過街屋整體保存完好,此外仍有人居住。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