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文學館




【台中文學館入口】
隨著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意識抬頭,很多縣市開始興建文學館,一來保存前人的文學創作,二來借由在文學館的展覽,讓世人了解前人的創作,使得他們的創作能代替這些已故、凋零的作家們,繼續活在是人的心目中,也使文學作品,不會消失在歷史的巨流河中,最後埋沒而消失。

【走在園區內,雖然許多展館並未開放】
除了保存以外,文學館最重要也是發揚文學創作,現在圖片取代了文字,影視取代了故事,越來越多人不讀文學作品,然而就如同一棟美輪美奐的建築,就需要一張設計周全的設計圖,沒有文字的構思,就沒有影像的創作,許多影視作品的起頭,就需要文本來建構。


【設計特別的圓形狀指標】
況且看影視作品,雖然帶給觀眾視覺上的饗宴,卻無法帶給觀眾任何情節的想像,但文本則不同,文本沒有像影視在視覺上的刺激感受,但當讀著文字敘述,腦海裡便會將敘述轉化為畫面,接著好像是自己在腦海裡演一部電影,這時已經不是在閱讀文字,而是在藉由讀到文字去,想像出許許多多的畫面與場景。


【斑駁的紅磚牆與指標】
台中文學館設立便是要保存與發揚台中文學,而在老屋活化的風潮中,台中文學館本來是日治時期的警察宿舍,至今已有80幾年的歷史,在尚未成為文學館之前,處於廢墟狀態,直到台中市政府,與負責施工的建築師、景觀設計師整理與活化,使得這古色古香的場域裡,新穎的日式木造建築旁有著斑駁的磚牆,留著歷史與時間累積的痕跡。


【每棟日式木造建築,就是一座場館】
而覺得在日治時代原為警察宿舍的台中文學館,除了擁有整排的檜木香作為特點外,最大的賣點便是80年以上的老榕樹。台中文學館裡的老樹,大多還是以榕樹居多,榕樹木質沒有太大的經濟價值,無法與園區內木造房屋所使用的檜木相比,但生命力強盛,甚至在高樓樓頂都能看見榕樹的存在,由於會影響大樓結構且孳生蚊蟲,頗不受歡迎。

【文學館理的老榕樹】

不過老樹中有就有其價值,除了乘涼外,就是帶來時間的回味感與生命力吧!在走在木棧道上,觀看一旁的老榕樹,發現一個奇景,這就是被包覆的時間。

【被包覆的時間】

被包覆的時間,這台腳踏車應該是很久以前被停在了榕樹旁邊,或許是車主忘記了或者發生什麼事了,腳踏車便忘記移走,久了榕樹氣根包覆了它。而這景象帶來的震攝與譬喻:這腳踏車是往事,不斷生長與增加的氣根是時間,流逝的時間證包覆著往事,直到往事不見。或許許多往事,都會像這腳踏車一樣,漸漸的被時間抹去而消失。每個人都會受到這景象而震攝,就試著去譬喻這景象所帶來的震攝吧!

【屋頂特寫】
【一間展館,照片中為余如季的攝影展】
有空,就來台中文學館走走,若是覺得已吸飽文學墨水,還可以去附近的林之助畫室,接受藝術的薰陶,若是走累了,到附近的第五市場,吃吃市場裡面與周圍的傳統小吃,這將會是吸收文學與藝術的養分後,又滿足口腹之慾的一天。

【文學牆與造景】
走到台中文學館,知道拾光機就在附近。在走過一條街後,看到木造磚砌平房,直覺過去便找到這裡,我想這就是老建築帶來的古老感覺,讓我們"拾獲以前的光景"。

【逸事】
在1970年代以前,隔著三民路的兩旁都是日治是期的官舍與公務人員宿舍,樂群街右岸到三民路左岸是警察宿舍區,以三民路為中軸線,往北是市政府宿舍,往東是地院地檢署監獄看守所宿舍,忠孝國小對面是忠孝大同居仁的老師宿舍,居仁國中對面大同國小旁台銀一銀是電信局宿舍,再到繼光街是郵局宿舍,三民路公館路附近是觀護所宿舍區,大致上為如此分佈。



【1930年台中空照圖】

【其中一間宿舍】

據老台中人王曉慧回憶小時候的台中市公務人員宿舍區塊,同學們就算打架也要先搞清楚對方是住哪個區塊的,否則會很有事:看看誰的爸爸會管到誰的爸爸?


更多有關中區的記錄,歡迎直接來寫作中區FB粉專關注台中市就城區記錄等動態。也希望您能對寫作中區按讚並追蹤,這便是對我們這些文史工作者最大的鼓勵,謝謝您!(按此連結)

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