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市場-【關於與簡介】

【《手繪小京都-台中市舊城區的閒置建築與廢墟》裡的建國市場介紹】

建國市場插畫-寫作中區繪


【油畫速寫建國市場/黃銘節繪】 




【影片:建國市場的前半生/連先生】



在做完建國市場的田調後,有個來至台北的組員,興高采烈的帶著她也是台北人的朋友,要去建國市場。她高興的想要與朋友分享,她對於建國市場的感觸與感想,說著:「我要帶妳去一個很特別的地方!」當她帶著朋友來到建國市場後,沿街都是販賣雞豬牛肉的攤商,空氣中滿是鮮肉臊味。
她滿懷興喜的跑到雜貨店,買了自己最愛吃的麻花捲後,她朋友終於忍不住的對她說。
 "妳可以帶我去正常一點的地方嘛?"
「妳可以帶我去正常一點的地方嘛?」

『妳可以帶我去正常一點的地方嘛?』



【建國市場近照(建國路照)】


【about建國市場】

如果將商圈比喻成光鮮亮麗的年輕人,那麼市場是老驥伏櫪的老人吧!

【2015年的建國市場近照,於停車場攝】


建國市場曾是全台中最大的市集地,最繁榮時全國大部分菜都從這出去,連量販店店都要到這批發,在二十幾年前開始走下坡,繁榮場景逐漸變成稀疏的人潮,人漸去樓漸空,狄更斯於雙城記中最著名的一句:這是最光明時代,也是最黑暗的時代。如今的建國市場因政府建設面臨拆遷轉移,但卻也給予機會轉遷至更乾淨的新建市集,在這個轉變的時刻,是否為建國市場改善或破壞,尚無法定論。

【在建國市場裡速寫,可以看到二樓區域的攤商大多大門深鎖,人漸去樓漸空!】

【參訪建國市場的東海準創業課程學員及路人】

但傳統市場一直是凝聚地方人情和文化最有指標性的地方,而作為台中最大、年代最久遠的建國市場也不例外,走進建國市場,迎面而來的叫賣聲、吆喝聲以及氣味,雖然吵雜與顯得不衛生,但卻特別讓人覺得熱鬧親切;顧客與老闆討價還價的畫面是市場裡最珍貴的風景,在現在各種便利商店、超市遍佈的社會中,雖然給人們帶來方便的生活,但同時我們也失去了很多人與人互相交流的機會。

【建國市場二樓:已經工作結束的攤商】




【從二樓看一樓圓環】


【二樓大多人去樓空,便有阿伯躺在鋼構上休息】 
就是為什麼有許多人願意到市場去消費!因為對他們來說,市場不僅僅是一個買東西的地方,也是交際的場所,老闆和消費者之間不是只有金錢的交易,而是互相「搏感情」;商家和商家之間不是只存在著競爭關係,反而還會互相推薦各家的產品,因為在這裡做生意十幾年的他們,對彼此的相處感情早已超過了商業利益。
【紅色衣服為蘭花姐;一旁則為豆芽菜阿姨,兩人街於二樓開設理髮店】 
但是有很多傳統市場正面臨著時代的考驗,不斷的凋零落沒、甚至消失,如果傳統市場消失,我們等於也失去了人們最寶貴的文化資產。建國市場-坐落於建國路上的四層樓建築,斑駁的牆面刻畫著歷史的痕跡,已看不太清的市場招牌紀錄它曾經的繁華。


【建國市場歷史介紹】
【一九五九年空照圖
【干城營區,位於建國市場附近】 

於民國56年動工,民國61年正式落成的建國市場是許多台中居民和退役老兵共同的回憶,此地原為國防部的裝甲兵用地,附近被規畫為眷村,後來政府把裝甲兵用地規劃成市場。市場的一、二樓為商業區,三、四樓為住宅區,當初住宅區是規劃給老兵居住。隨者時間轉移,物換星移,原先住民早已有所更動,因鄰近台中火車站,帶動市場的繁華景象,曾是許多肉品、蔬果聚集,後因綠川市容整治,原本在綠川兩岸的攤商攤販大舉搬遷入,變如今的建國市場。




【1971年的綠川,取至網路,為攝影前輩余如季所攝】 


【建國市場旁的五金行街:仰望五金行街的天際線】

921大地震時,因二樓受損,二樓攤商遷到建國臨時市場,從此分成兩個自治會。40多年後,建國市場因都市規劃而需拆除,遷移至新的建國市場。


【建國臨時市場,位於干城】 

在市場內聖母宮當義工的蘇先生於民國六十四年服完兵役,便到市場內部的聖母宮服務,可謂是奉獻了大半輩子給市場了,市場也見證他結婚生子,如今最大孫子都十五、六歲了,也因為如此,整個市場、社區的人他幾乎都認識,居民們也會於閒暇時也常常聖母宮泡泡茶、聊聊天,好不愉快。他說到在市場的商家很多跟他一樣並非是本地人,有三分之二的商家跟他一樣都是彰化來的,那時人人都想來都市找工作,接者又說到市場在全盛時期,每天都人山人海,但隨著超市的興起,加上商家因政府的規畫而遷離他處,曾經最大的市集,如今只剩下一樓攤商,除了過年才能再見到昔日繁榮的景象,看者猶如自己母親的市集興建、繁華又走向下坡,心中真的無限感觸。


【建國市場二樓:支撐二樓鐵皮屋頂的桁架】


【建國市場線稿/寫作中區朱書漢繪】

【建國市場剖面/朱書漢繪】

【建國市場未來】

近年來,政府因公共規劃上,要收回原屬於國防部的土地,卻未做好整體的配套措施,也牽扯了許多的問題,政府只給商家規畫場地,但是對於三四樓的住宅區,卻只給予四十萬的補助,對於居民只有短暫的救助,長遠來看也是於事無補,只能渴望新市長的上任可以解決這問題。昔日的眷村的五金街也面臨不同問題,雖然政府有給予搬遷補助,但因為五金街多數商家是向老兵租賃的,老兵拿走了補助,商家卻要遷離,在無可奈何下,只好另覓新處,買下房子重新營業,但也有未遷離的,至今仍因為土地轉移的問題和國防部打官司。



【建國市場旁的眷村:無題】

傳統市場,是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腳色,更是婆婆媽媽們聯絡感情的好地方。然而的時代在這一切講求方便迅速的世代,傳統市場已逐漸地被新興超市所取代掉。曾經的興盛、人來人往,似乎也隨著都市的現代化,逐漸走向沒落。市場雖然可以轉移陣地繼續營業,但回憶卻不能說走就走,既然建國市場的拆遷已成事實,不如在還能看的見它時,實地去探訪,增添新的記憶。


新建國市場於民國102年初竣工使用,104年將完工啟用。新的建國市場亦是全國最大的傳統公有市場。位於東區,徵收台糖土地而興建。

【從建國市場屋頂望去興建中的新火車站,於2015年時的新火車站攝

【2016年時的新火車站】

從建國市場看新火車站,臺中市舊城區從清朝預備建為省城,經過日治時期都市規劃,到現在2016年台中火車站新站前的規劃。
忽然發現都市景色只會越變越快,一月前看到的那棟平房,一個月後變成了停車場或建案,2014年時建國市場旁還保留著大片日治時期的舊宿舍,2015年時便看到成為停車場,新車站大體成形。2016年5月1日回到原處,景色改變稍慢了。
不過站前規劃頗有爭議,從為武德街打通而拆除大樓的大智慧學苑反拆自救會,到國光客運反對徵收而市府將強制徵收,以及建國市場周圍拆遷問題等等,在這次新火車站規劃中,打亂了此區域的平衡。



【新建國市場,聽說是仿第一市場所建】 
【建國記錄展望】

建國市場是需要被記錄,因為是一棟即將被拆除的歷史建物。
許多人對於文史紀錄莫視,總認為文史記錄沒有其重要性。但總要當有值得回味的東西消失時,才懊悔當下沒有記錄。可惜那時,已太遲了!一個居民,一個故事;一棟建築,一部小說,建國市場內外有2000多個攤位、三四樓家起來共有180戶,這些故事將因為拆遷而消失,如此記錄便是必要。


【建國市場的記錄者】 
雖然還有一年的時間才會拆除,然而新的建國市場設計上有許多問題,加上建國市場攤商大多還是喜歡現在的建國市場,但是似乎拆除已無法避免,先前921大地震時,建國市場的就曾被判定成危樓,是後來居民自行募資,建國市場的結構安全才得以加強。

就是希望可讓世人重新看到建國看看我們在紀錄中所保留的古早味市場文化,如同南風攝影展為六輕為害敲著警示鍾,希望預展仍然讓世人市場,了解建國市場,更能了解紀錄與保存的重要性,否則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在建國市場旁,現在的停車場,以前是台鐵的宿舍群,在2014年實拆除後,便沒有任何的紀錄,所有的故事都隨著拆除成了碎片、瓦礫,消失雲散!


【如今的台鐵舊宿舍區,成一片停車場】



共筆人:陳敬旻、彭苡晴、吳家蓉、朱書漢
攝影:朱書漢
插畫:黃銘節、朱書漢


粉專:
【寫作中區】
https://www.facebook.com/leasebook?fref=ts
【建國市場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814000288635914.1073741833.781035655265711&type=3



更多有關中區的記錄,歡迎直接來寫作中區FB粉專關注台中市就城區記錄等動態。也希望您能對寫作中區按讚並追蹤,這便是對我們這些文史工作者最大的鼓勵,謝謝您!(按此連結)

留言

  1. 小時候住在建國市場的眷村巷弄裡面,是美好的童年回憶!謝謝你的紀錄!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