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台北鐵道工廠 :解密工廠的發展過程與設施

台北鐵道工廠一景
場內的原塗裝莒光號

車內特寫

台北鐵道工廠成立於1935年,是台灣規模最完整的鐵道工廠遺跡,並且放眼全世界也相當稀缺。而鐵道工廠本來原先設立於台灣車站附近,今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內,其時間又可以追溯到清領時期劉銘傳建設基隆到新竹的鐵道後相應建設的台北機器局,在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後,則接續作為鐵道車輛維修。隨著城市的都市發展,台北火車站的街區早已發展起來,而在台北火車站旁的鐵道工廠便難以擴張其規模,當時在此設立台北鐵道工廠被有諸多考量,如該廠區的位置要在鐵路幹線附近外,還有排水方便,土地取得便宜等,最終的結果便選擇在搬遷到七星郡松山庄官,今信義區現址。


寫作中區粉專連結
更多有關中區的記錄,歡迎直接來寫作中區FB粉專關注台中市舊城區記錄等動態。也希望您能對寫作中區按讚並追蹤,這便是對我們這些文史工作者最大的鼓勵,謝謝您!(按此連結)



1959年在附近另建技工養成所

在1931年便進行鐵道工廠的施工作業,由日鐵道工程師速水和彥主持規劃與設計,在四年後1935年完工,整體占地約16.8公頃,完工後成為台灣北部地區最主要的車輛維修基地,而原先在台北機器局的器具也被搬運過來,如現今廠區鍛冶工廠內保存的「蒸氣槌」便被搬運過來繼續使用。然而整個廠區就像是「有機體」!隨著使用者的需求進行相關的增建與改建,如因應鐵道維修人才的養成與培育,興建了木造建築做為教室,並在1938年成立了「鐵道技工見習教習所」,後來又隨著使用的廠區要興建柴電工廠,在1959年在附近另建技工養成所,繼續為鐵道維修人才的培育。

凌宗魁老師進行導覽

此外,又如廠區的總辦公室早在1935鐵到工廠成立後便設置,為一層樓高的鋼筋混泥土建築,但在後來隨著空間使用的需求增加,又額外往上加蓋一層樓,然而建築外觀卻難以看出,這在戰後時期許多的建築物上都可以看到,如總統府旁的司法院大廈、台北車站旁的北門郵局皆是如此。相比於如今不少加蓋僅以鐵皮搭架,讓建築物譏為「中華民國美學」而遭到詬病,這樣的加蓋顯得美輪美奐!而廠區除了在1935年創建時的組立工廠、客車工廠外,隨著台灣鐵道的柴電化,在美援時期也興建了柴電工廠,然而戰後百廢待舉的年代,營造廠的規模與能力有限,如此巨大的工廠建設便是許多營造廠聯合投標與施工,於1961年7月開始興建,1962年6月完工。

組立工廠外觀

組立工廠內部

又如1935年成立便設立的組立工廠,則是廠區內最標誌性的建築,整棟建築在建設時便以鋼筋混泥土,如此大的量體施工難度與複雜度相當於如今清水模建築,內部空間挑高四五層樓,在頂部架設橋式起重機,也就是俗稱的「天車」來進行車輛與器材的搬運,到訪時場正好場內正在用天車進行搬運,當天車開到頭頂上時,那轟鳴聲與天車的壓迫感有更是難得的體驗!此外內部也擺放了不少如今看來難得可貴的車輛,如各式車廂,有恢復原有的原裝外觀的莒光號,還有拆解下來的蒸汽火車鍋爐。


在後來台北鐵道工廠2013年1月遷至位於桃園市的富岡車輛基地,整個廠區面對著附近都市發展,也曾想要進行重劃都更,所幸後來決定保存並成為博物館,除了介紹廠區的設備演進外,更長展現台灣鐵道職員的職人精神,許多物品多可以拒由職員的DIY加以呈現,如園區內使用車輪與車廂板金做成的椅子與車輛材料做成的藝術品等。如此台北鐵道工廠除了是個有機體不斷發展外,在成為博物館後更像一位耆老,訴說台灣鐵道的發展史!

工廠的的公園綠地,可以注意到用火車車輪製成的座椅,在台北火車站也看的到

台北鐵道工廠位置



寫作中區粉專連結
更多有關中區的記錄,歡迎直接來寫作中區FB粉專關注台中市舊城區記錄等動態。也希望您能對寫作中區按讚並追蹤,這便是對我們這些文史工作者最大的鼓勵,謝謝您!(按此連結)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