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州立圖書館:第二發展期(1925~現在)

州立圖書館的立面設計
州立圖書館

第二個發展期:
當時台中州立圖書館在遷館至大屯郡役所後四年間,圖書館藏書與讀者數激增,又因辦理巡迴書庫與各類講習會,舊有廳舍空間狹小,不敷使用。昭和三年(1928),1114日至15日進行昭和天皇登基大典,而作為御大典紀念事業的一環,當時臺中州政府以昭和天皇御大典名義,興建「台中州立圖書館」的新館舍,以便作為臺中州政府作為御大典紀念的一項紀念活動,並且新舍建設完成後負有提升地方文教的責任,因此台中州立圖書館的新館舍正在規劃興建。(林景淵,《日據時期的台灣圖書館事業》,南天書局出版社,2008年,頁 55。)



當時御大典紀念」而興建新圖書館的規劃,也受到當時《台灣日日新報》報導,《台灣日日新報》於昭和三年(1928411日以〈臺中州大禮紀念建築州立圖書館計上豫算三萬圓〉為題,報導臺中州政府將以「今秋御大典」(即昭和天皇登基大典名義興建圖書館
因此籌建新館計畫便如火如荼的進行,新建館舍最終設於今日臺中市中區自由路二段二號,總建造費為65000圓,其中3萬圓由州政府支付,另35000圓由地方官民樂捐並於昭和三年(192810月興建州立圖書館,而後昭和四年(192910月擴充館舍竣工,同年1110日舉行落成儀式,當時《台灣日日新報》於昭和四年(19291112日以臺中州立圖書館 十日舉落成式 為御大典記念事業〉為題,報導落成時舉辦的演講活動

而後立面設計
不過,後來昭和十二年(193777月,中日戰爭爆發,臺灣進入戰時體制,戰爭使得物資開始緊縮,臺灣總督府逐步向民間徵收物資,建立一切以軍需品的確保為第一優先的方針。因此,昭和十六年(西元1941年)829日公佈「金屬類回收令」,希望民眾在特殊時局下將非必要的金屬供出,做為重要的國防資源。
臺中州立圖書館配合金屬類回收令,將建築物的金屬附屬物供出,包含櫃檯鐵柵、腳踏車、雨水排水管、樓梯扶手、門牌、廁所氣窗、鐵窗等,窗戶柵欄與窗臺護欄在拆除後先加裝木製或水泥代用品,並保留建物設計書與平面圖,等戰後再行重新安裝。
昭和二十年(1945)臺灣省光復,原隸屬於臺中州教育課之臺中州立圖書館由臺中州接管委員會接管,民國三十五(1946)年,改名為臺中縣立圖書館,同年36日改為「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隸屬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
民國六十一年(1972),位於台中公園內,新建設的省立台中圖書館建設完工,地址位於北區精武路2913號,此後省立臺中圖書館遷館,原址售予合作金庫銀行改作金融機構使用至今。民國九十四年(2005316日,臺中市文化局將建築登錄為臺中市台灣歷史建築。

省立台中圖書館

台中州立圖書館的內部規劃:

台中州立圖書館的新館舍在建立時,便受到當時媒體的關注,如《台灣日日新報》於昭和三年(1928413日以〈臺中圖書館 建築樣式〉為題,介紹了台中州立圖書館建築內容,介紹當時的圖書館為二層樓高的磚造建物,建地面積為190坪,空間可容納240人,並設有普通閱覽室、特別閱覽室、婦人室、兒童室等。此外圖書館外設置三層樓書庫,可放570本書。
 
上下圖:台中州立圖書館初始設計



不過,該設計最終有所變更,如內部設置如開口本來設於街角,並於街角入口處,立面進行圓弧形的轉折處理,在最終改正後則是將出入口設於今自由路,立面也設計得十分方正。此外新館舍最終以折衷主義[1]風格做為整體建築設計形式,當時台中州立圖書館新館舍立面及內部設計,對臺灣的建築外觀設計及室內裝修產生示範作用,成為日治時期臺灣建築的代表作品。



[1] 折衷主義是注重實用性並利用水平簡潔的線條呈現現代感,受到「表現主義」、「結構主義」及「國際主義」建築形式的影響。

留言

熱門文章